《民法典》实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,但其中的居住权制度依然被很多人忽略了。
事实上,这项制度不仅会影响房产买卖,还会对传承和养老产生不小的影响。
No.1
什么是居住权?会有哪些影响?
根据《民法典》的新规,在房屋所有权之外,新设立“居住权”。
不过,居住权只能保障居住权利,没有继承乃至转让的资格。同时,设立居住权的住宅不得出租,居住权期间届满或者居住权人死亡的,居住权结束。
所以,买二手房时一定要查清楚有没有设立居住权。假如买了设有居住权的二手房,即便获得了不动产证,也无法改变“居住权”已经存在的现实,业主也没有权利赶走居住权人。
换个角度思考,如果房子为自己设置了居住权,那即使把房产传承过户给子女,也能保证自己的养老生活可以一直住在房子里。
这也是居住权对我们的财产传承和养老带来的直接影响。
No.2
居住权新规下,如何做好财富传承
居住权的设立,在财富传承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。
现在房屋价格越来越贵,父母往往倾其一生的积蓄为孩子购房;也有的父母为了避免继承房屋带来的问题,或未来可能产生的税费,将房屋直接过户到孩子名下。
但是却产生了不少问题:有可能孩子急需用钱时把房子卖掉;也有可能孩子不孝顺把老人赶出去。
之前,存在不少这类的纠纷,但居住权制度解决了这些问题。
父母在给孩子买房或者转让房产给孩子时,同时为自己设置居住权,这样不仅免除了各种传承的担忧,还能充分保障自己的养老生活,没有任何风险。
现在普通家庭的财富传承,基本都是传承一些房产和一笔现金,居住权可以解决房产的传承风险,而对于现金资产也需要其他的方式传承。
我们可以用
保险去传承现金资产,投保一份
年金险,让子女作为受益人,可以享受保单利益,但自己作为投保人,依然能保有这部分财产的控制权,安心养老。
不管是居住权还是年金险,我们要善于利用各种工具,如此才能让财富传承更加确定。
本文、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属原作者,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,烦请告知,我们将立即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