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以“减免债务”“代理退保”为代表的涉金融领域“代理维权”乱象持续蔓延,一些非法行为已经发展成为有组织的黑色产业链、非法利益链,给保险消费者带来财产损失、信息泄露、法律责任等风险。对保险行业而言,违规的“代理退保”行为严重扰乱了金融保险市场秩序,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今天,就让我们通过实际案例,深入了解“代理退保”黑灰产的危害。
【案例介绍】
案例一:高额收费,退保后保障尽失
李先生购买了一份
长期重疾险,在网上看到一则“全额退保”的广告。正考虑是否要调整保险计划的他,联系了该中介机构。中介机构承诺可以帮他实现全额退保,李先生心动了。在中介机构的指导下,李先生向保险公司进行恶意投诉,要求退保。最终,保险合同成功解除。然而,该中介机构收取了高达退保金额 30%的
退保手续费用。更糟糕的是,退保后李先生失去了重疾保障,当他想重新投保时,由于年龄增长和身体状况变化,不仅保费大幅提高,部分险种还被拒保。
案例二:个人信息泄露,遭受诈骗骚扰
王女士收到一条短信,称可以帮助她办理各类保险退保,无需任何理由。王女士正好对自己的一份保险不太满意,便与对方取得联系。在办理退保过程中,代理人员要求王女士提供身份证、银行卡、保单等详细信息。王女士没有多想就一一提供了。不久后,王女士成功退保,但随后她却频繁接到各种陌生电话和短信,推销贷款、储蓄产品等。更可怕的是,有人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联系王女士称为其办理业务,王女士差点遭受经济损失。
【案例解析】
(1)案例一中李先生因受“代理退保”黑灰产不法中介机构的“诱人”广告影响,在未完全了解退保相关风险的情况下解除了重疾保险合同,在后来想重新投保时,由于年龄增长和身体状况变化,不仅保费大幅提高,部分险种还被拒保,一方面导致丧失了保险保障,另一方面还可能增加财务损失。
(2)案例二中王女士因将个人信息提供给不法中介代理机构后,频繁接到各种陌生电话和短信,疑似泄露个人信息,同时还差点造成经济损失。
【风险提示】招商信诺江苏分公司温馨提示广大金融消费者:
(一)加强保险知识学习
消费者应主动提升保险素养,学习保险知识,了解产品特点、保障范围和
理赔条件。购买前认真阅读条款,明确权利义务。
(二)谨慎处理退保事宜
退保决策需谨慎,消费者要综合考量保险需求和经济状况。对
保险产品有疑问或不满时,先与保险公司坦诚沟通,探讨调整方案,切勿轻信陌生人退保建议,避免盲目退保致损失。
(三)保障个人信息安全
消费者务必坚守信息安全底线,不随意透露敏感信息。与保险公司办理业务走正规渠道,遇过度索求信息保持警惕,核实对方身份目的。发现信息泄露或受侵害,立即报警维护权益。
(四)选择正规维权途径
若消费者认定保险权益受损,应选合法正规维权渠道。向保险公司客服如实反映问题协商解决,或向保险行业协会、监管部门投诉寻求指导支持。
案例为模拟案例,风险提示内容来源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网